互联网产品经理的KPI之一,是每次版本发布后有没有带来新的数据增加环比、新用户拉新、付费率提升。
虽然说大体的方向是以业务需求、领导任务为优先点。
每个互联网产品都有自己的数据后台。随着产品线增加和业务要求,数据后台最终会成为大数据平台。
但从0到1搭建互联网产品APP、小程序、web的大数据平台,有什么关键的模块设计?
今天拆解下数据平台,神策的案例模块。
为了方便理解大数据平台,首先每个产品都有共有模块。模块设计如下
▲数据平台案例模块
和其他后台产品一样,每个SaaS产品都有系统设置。如果你看过我之前的B端产品设计,应该了解系统设置版块。
同时上面的分析工具是在1.0后迭代开展的。一般来说企业会把用户分析、分析工具、用户画像、用户标签合在一起。
应用列表模块同样不适用企业自身研发。因为产品线原因所以每家公司只有自己的产品线不会超过多个应用。通常一家互联网公司,只会有一个app或小程序产品。
总览数据报表是给老板、运营负责人、产品负责人看的。
▲概况数据报表
1.今日新增用户
账户体系下的唯一注册用户,新增情况环比日、月、周
2.累计活跃老用户数
活跃的定义每个企业不同,有的公司定义一天登录2次。有的定义一天1次。
3.今日累计日活跃数
今日符合活跃定义的用户参加。
4.今日累访问次数
今天累计访问产品的UV数
5.今日分时增长用户数
当前小时/分钟增加的用户数
6.均值
平均增长值,可作为产品迭代的北极星指标
时间趋势长度以今日、周、月为记录。同时用色彩区分出今日数据、平均值数据,汇总为整体趋势表。
▲整体趋势报表
1.启动次数
产品APP、web、小程序的打开次数。
2.新用户占比趋势
新用户占比全量用户的百分比
3.7日留存率
7天内方位过2次产品的用户
4.次周留存率
7天后,还登录过或产生过付费行为的用户占比
5.活跃用户趋势
按照30天、365天,以一年的时间定义用户活跃情况。
6.平均单次时间趋势
每一次用户访问产品到杀掉进程的平均时间
7.平均单日使用时长
每一天用户使用产品的平均时间。比如10个用户,累计300分钟。则一个用户30分钟。
在打造该模块,我们需要提前定义清楚回流用户、沉默用户、连续活跃用户、流失用户4个对象
▲用户生命周期报表
通过上述柱状图,你可以快速了解用户生命周期的百分比。
当活跃用户+流入用户=流失用户+沉默用户,则表示一个生命周期阶段。
前面总看板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体功能性数据,但是却没有新增的细节。因此有条件可以建设新增的详细看板如下。
▲新增用户趋势
1.每日/月/周/新增用户
不同时间维度下的用户新增情况
2.新增用户7日留存
7天内登录过产品的用户
3.新增用户8周留存
8周内,再次访问过产品的用户
4.新增用户6个月留存
6个月内,再次访问过产品的用户
活跃用户从页面、页面浏览到用户活跃。
由于不同企业的活跃指标定义可能不同,这里我们以PMTalk的活跃定义:登录过社区的用户。
▲活跃用户排行
1.月/周活跃数
不同时间维度下的活跃用户人数
2.页面浏览排名
每个页面的PV排名
3.浏览页面累计退出率
用户在某个页面离开的退出比率
4.页面按钮点击排名
在页面里的按钮点击排行榜
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,用下面的图表即可拆解
▲终端设备报表
操作系统活跃数
苹果系统活跃数
安卓系统活跃数
设备品牌活跃用数
设备型号占比
安卓分辨率活跃用户数
苹果分辨率活跃用户数
网络类型活跃用户数
应用版本活跃用户数
网络运营商活跃用户数
通过设备型号,你可以减少开发成本。比如安卓版本的发包,既可以重点做用户占比较高的设备型号适配,减少资源和时间投入在时配上。
同时通过了解用户的网络运营情况,及时更新应用在文件大小、缓存的技术方案。
在不同渠道下用户的留存、注册数量、激活数目。
以渠道下载的用户,通过检测用户登录情况、账户注册数量,来建立上述逻辑。
综上,整体的数据平台搭建。可以从上面的模块开始,数据统计的来源逻辑要从前端埋点、后台服务端逻辑、指标定义三点来处理。
做数据平台的产品经理,刚开始以业务需求、运营需求为优先。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有打杂的感觉。
毕竟数据是今天这里加一些,明天又哪里加一点。始终没有终结和完善的一天。
所以如果你刚开始做数据平台,建议先从总概述报表开始。再依次针对渠道、设备、用户画像、用户生命周期做细分统计
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。
36氪平台
Copyright © All rights reserved | 沪ICP备2021024381号-22 Colorlib
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
申请免费使用